H.323和SIP協議的差別 H.323和SIP分別是通信領域與因特網兩大陣營推出的建議。H.323企圖把IP電話當作是眾所周知的傳統電話,只是傳輸方式發生了改變,由電路交換變成了分組交換。而SIP協議側重于將IP電話作為因特網上的一個應用,較其它應用(如FTP,E-mail等)增加了信令和QoS的要求,它們支持的 業務基本相同,也都利用RTP作為媒體傳輸的協議。但H.323是一個相對復雜的協議。
H.323采用基于ASN.1和壓縮編碼規則的二進制方法表示其消息。ASN.1通常需要特殊的代碼生成器來進行詞法和語法分析。而SIP的基于文本的協議,類似于HTTP。基于文本的編碼意味著頭域的含義是一目了然的,如From、To、Subject等域名。這種分布式、幾乎不需要復雜的文檔說明的標準規范風格,其優越性已在過去的實踐中得到了充分的證明(現在廣為流行的郵件協議SMTP就是 這樣的一個例子)。SIP的消息體部份采用SDP進行描述,SDP中的每一項格式為=,也比較簡單。
在支持會議電話方面,H.323由于由多點控制單元(MCU)集中執行會議控制功能,所有參加會議終端都向MCU發送控制消息,MCU可能會成為頸,特別是對于具有附加特性的大型會議;并且H.323不支持信令的組播功能,其單功能限制了可擴展性,降低了可靠性。而SIP設計上就為分布式的呼叫模型,具有分布式的組播功能,其組播功能不僅便于會議控制,而且簡化了用戶定位、群組邀請等,并且能節約帶寬。但是H.323的集中控制便于計費,對帶寬的管理也比較簡單、有效。
H.323中定義了專門的協議用于補充業務,如H.450.1、H.450.2和H.450.3等。SIP并未專門定義的協議用于此目的,但它很方便地支持補充業務或智能業務。只要充分利用SIP已定義的頭域(如Contact頭域),并對SIP進行簡單的擴展(如增加幾個域),就可以實現這些業務。例如對于呼叫 轉移,只要在BYE請求消息中添加Contact頭域,加入意欲轉至的第三方地址就可以實現此業務。對 于通過擴展頭域較難實現的一些智能業務,可在體系結構中增加業務代理,提供一些補充服務或與 智能網設備的接口。
在H.323中,呼叫建立過程涉及到第三條信令信致到:RAS信令信道、呼叫信令信到和H.245控制信道。通過這三條信道的協調才使得H.323的呼叫得以進行,呼叫建立時間很長。在SIP中,會話請求過程和媒體協商過程等一起進行。盡管H.323v2已對呼叫建立過程作了改進,但較之SIP只需要1.5個回路時延來建立呼叫,仍是無法相比。 H.323的呼叫信令通道和H.245控制信道需要可靠的傳 輸協議。而SIP獨立于低層協議,一般使用UDP等無法連接的協議,用自己信用層的可靠性機制來保 證消息的可靠傳輸。
總之,H.323沿用的是傳統的實現電話信令模式,比較成熟,已經出現了不少H.323產品。H.323符合通信領域傳統的設計思想,進行集中、層次控制,采用H.323協議便于與傳統的電話網相連。SIP協議借鑒了其它因特網的標準和協議的設計思想,在風格上遵循因特網一貫堅持的簡練、開放、兼容和可擴展等原則,比較簡單。 以下針對它們的應用目標、標準結構、系統組成以及系統實現的難易程度等幾個方面進行簡單分析。
h.323標準是itu-t組織 1996年在h.320/h.324的基礎上建立起來的,其應用目標是,在基ip的網絡環境中,實現可靠的面向音視頻和數據的實時應用。目前經過多年的技術發展和標準的不斷完善,h.323已經成為被廣大的itu成員以及客戶所接受的一個成熟標準族。
sip標準是itef組織在1999年提出的,其應用目標是在基于internet環境,實現數據、音視頻實時通訊,特別是通過internet將視頻通訊這種應用大眾化,引入到千家萬戶。由于sip協議相對于h.323而言,相對簡單、自由,廠商可以使用相對小的成本就可以構造滿足應用的系統。例如僅僅使用微軟基于sip協議的msn,和rtc就可以構造一個簡單的,基于internet應用環境的視頻通訊環境。這樣網絡運營商就可以在盡量少的成本基礎上,利用現有的網絡資源開展視音頻通訊業務的擴展工作。
h.323不是一個單一標準,而是一個關于在ip環境中實時多媒體應用的完整標準族,對于呼叫的建立、管理以及所傳輸媒體格式等各個方面都有完善而嚴格的規定。一個遵守h.323標準建立的多媒體系統,可以保證實現客戶穩定完善的多媒體通訊應用。
sip標準嚴格意義上講是一個實現實時多媒體應用的信令標準,由于它采用了基于文本的編碼方式,使得它在應用上,特別是點到點的應用環境中,具有極大的靈活性、擴充性以及跨平臺使用的兼容性,這一點使得運營商可以十分方便的利用現有的網絡環境實現大規模的推廣應用。
但是sip協議自身不支持多點的會議功能以及管理和控制功能,而是要依賴于別的協議實現,影響了系統的完備性,特別是對于需要多點通訊的要求,應用單純的sip系統難以實現。針對這些不足,以radvison公司為首的itu-t sg16小組提出了sip的運用規范,并實現了sip和h.323之間的互通互聯,并成功的解決了sip在多點環境下的應用難題。
首先,在系統主要組成成員的功能性方面進行類比,sip的ua等價于一個h.323的終端,實現呼叫的發起和接收,并完成所傳輸媒體的編解碼應用;sip代理服務器、重定向服務器以及注冊服務器的功能則等價于h.323的gatekeeper,實現了終端的注冊、呼叫地址的解析以及路由。 其次,雖然在呼叫信令和控制的具體實現上不同,但一個基于sip的呼叫流程與h.323的q931相類似,sip所采用的會話描述協議(sdp)則類似于h.323中的呼叫控制協議h.245。
h.323標準的信令信息是采用符合asn.1 per的二進制編碼,并且在連接實現全過程都要嚴格標準的定義,系統的自由度小,如要實現大規模的應用,需要對整個網絡的各個環節進行規劃。 sip標準的信令信息是基于文本的,采用符合iso10646的utf-8編碼,并且全系統的構造結構相對靈活,終端和服務器的實現也相對容易成本也較低,從網絡運營商的角度考慮,構造一個大規模視頻通訊網絡,采用sip系統的成本要廉價許多,而且也更具有可實現性。
通過對sip和h.323協議之間進行比較,我們不難看出,h.323和sip之間不是對立的關系,而是在不同應用環境中的相互補充。sip作為以internet應用為背景的通訊標準,是將視頻通訊大眾化,引入千家萬戶的一個有效并具有現實可行性的手段。而h.323系統和sip系統有機結合,又確保了用戶可以在構造相對廉價靈活的sip視頻系統的基礎上,實現多方會議等多樣化的功能,并可靠的實現sip系統與h.323系統之間的互通,在******程度上滿足用戶對未來實時多媒體通信的要求。
文章資源來源于百度文庫